我看新加坡的融合與進步

七月底我和外子到新加坡探親四日遊,看到新加坡的融合與進步,彈丸之地的城市國家處處充滿活力,各種族間和睦相處,社會氛圍熱絡勃發,令人由衷敬服。

新加坡1965年脫離馬來亞獨立,原來不到300萬人口,近10年來吸引許多菁英新移民入籍,現在已有400萬人之多,其中華人約佔34,其他是馬來人、印度人與白種人。我在新加坡看到種族融合、彼此尊重、多元文化繽紛和諧,社會經濟繁榮,安定富裕,讓人既歡喜又羨慕。

我們搭乘捷運到「小印度」閒逛,觀賞印度廟精緻的建築浮雕,看到虔誠的信徒進出頻繁,街道上許多攤商販賣供佛的鮮花花串,店舖裡的服飾電器金飾藥品藝品水果,各色商品琳瑯滿目,看得目不暇給、還聞到濃濃的印度咖哩香,十分祥和、很吸引人,這就是庶民的趣味與生活的氣味。特別的是「小印度」地區商店是華印混居,雜貨店的老闆是說中國話的華人,拜的卻是印度佛;印度區裡的生活組屋(國民住宅)中庭廣場上,正有華人在辦追思告別式;印度服飾店裡的客人是一對來大採購、要去印度當志工的華人母女;藝品店的印度老闆說英文,卻介紹我去隔壁的華人店家買飾物。原來新加坡政府規範生活組屋住民是各種族混居的,數十年來種族、文化與宗教,華洋彼此尊重,早已融合無間,華人的新年、馬來開齋節、西洋聖誕節,大家都照樣慶祝,更添歡樂。

由於公公婆婆、小姑小叔都住新加坡,我們常往返探親,在那兒社會平靜得幾乎沒有新聞可言,他們對台灣的藍綠對立與社會紛擾十分不解。我們華人本性平和,到了異地他鄉,都能與其他種族和睦相處,相安無事,共謀發展,為什麼獨獨在台灣自己人卻內鬥如此慘烈?

八月九日是新加坡國慶,我們正巧趕上週末國慶的預演,有空軍的空中分列式操演,也有陸軍部隊戰技表演,還有濱海灣燦爛耀眼的夜空煙火,好多人扶老攜幼來參與慶祝活動,街道上許多人都穿著紅衣服,住家商店大樓上紅白兩色的新加坡國旗處處飄揚,餐廳遊樂場百貨公司也萬頭鑽動,真的是舉國騰歡。我們從大樓上看出去,一旁臨海的空地上幾幢新建高樓已見雛形,港口的貨櫃進出運輸很是忙碌;到銀行裡看到行員忙於接待客戶、聯繫金融商情,看來真的全世界都在拼經濟永續發展,只有台灣是在拼政治口水。

我在新加坡也看到文化保存的感人之處。許多地方都還留有各族先民足跡,廟宇、教堂、博物館、紀念堂等地標隨處可見,像婆婆住家附近原有一個馬來公墓,因新建捷運路線,公墓遷葬,變成一個綠地大公園,但仍保留一個紀念碑。婆婆家旁的捷運站「波東巴西」Potong Pasir站, Pasir發音為「巴剎」就是市場,那兒是馬來人的市場。我觀察捷運站名就更有趣了:「牛車水」Chinatown就是唐人街,用閩南話去唸,就知道原來那是華人農耕之處;「文慶」Boon Keng站 ,是紀念華人醫生張文慶,他是福建人,鼓勵女子教育很有貢獻;「多美歐」Dhoby Ghaut站,是印度話洗衣服的意思,早先是印度人聚集洗衣之處。新加坡人不忘本,還可以從他們的姓氏拼音看出來,我們姓「黃」、是金門人,黃就是閩南語的「Ng」;銀行的「施」小姐是海南島人,施就用海南話讀成「 Dee」。看街道名稱、商店招牌、個人姓名,就可知其背景出身了。

在新加坡那些天,剛好台灣正為教科書「不當用語」的修正而議論紛紛,有些人恨不得連文化與歷史的根源都想要一刀斬斷,反而在新加坡的妹婿一家卻每週都去聽「文史講座」,從遠古的三皇五帝、兩漢三國、唐宋元明清、一直到國共之爭、二次世界大戰,念中學的外甥也興味盎然,從不缺席,因為認識自己、肯定先人、慎終追遠,我們才更有信心、能撥雲見日、知所鑑鏡、看清前面的道路,重視歷史,才能前進。

唉!在新加坡我看到融合與進步,他們有胸襟、有氣度、有遠見,他們有容乃大、融合進步大步向前行,而我們呢?不只原地打轉、還倒退嚕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