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點滴:退休後該與孩子同住嗎?

ToyataRAV4.jpg 

 退休就該開著休旅車到此過幾天神仙生活吧?

 山水.jpg 

退休後該與孩子同住嗎?

退休後出門運動、上街購物,或在家門口打拳、巷道散步時,放眼望去,不自覺的總感覺銀髮族多了起來,似乎同伴不少,因而平日就特別注意退休訊息,相關老人照護、健康資訊、樂齡快活,我都仔細瀏覽,緊記在心;當然也會關心留意其他退休前輩的生活點滴,當作參考典範或自我警惕!就以「退休老人是否該與孩子同住?」來說,就是一個很好的討論話題。

已經退休四年的我,眼前還有在學的幼子需照顧,倘若女兒長大一一出嫁,也還有一段時間有小多作伴,短期內大約還不用煩惱這問題。但是,先生未雨綢繆,總是盤算得遠,他以為:我們不能指望「養兒防老」,想要賴著孩子養老,所以存點老本,練好身子,顧好老伴,結交老友,和孩子「有點黏,又不太黏」,自由自在樂逍遙,才是健朗、有智慧的樂齡一族的快樂銀髮生活啊。

最近先生大手筆、極大器的幫我換了部休旅車,Toyota Rav4,2400cc,他說這是落實樂齡智慧逍遙安全生活的第一步,然後我們還要仔細規劃未來孩子成家與退休老人的居住與生活。只是好笑的是,日前,我那八十老母有感而發,打電話與小皮女兒聊天,就誠摯的大力推薦,將來你爸比若是退休了、你結婚生子、就交給你爸比帶,他一定會把孩子帶得很好!因為你爸比做事有條不紊、細心、專注又有原則,最可靠啦!此話經小皮女兒一轉述,聽得先生膽戰心驚、又啼笑皆非,想不到堂堂大將軍在丈母娘眼裡,竟「淪落至此」,只配為最佳保母人選?

 所以說,計畫或許趕不上變化,說不定我們想要退休後環遊列國的「神鵰俠侶」大夢,就要成了「白日夢」,只能天天窩居在家含飴弄孫哩。哈!說到與孩子同住與否,我的公公婆婆住雅加達,和小叔住同一社區巷子頭尾,早晚一起吃飯、孫兒也常繞膝前,彼此親密關懷卻又不相干擾,這是十分理想的「有點黏,又不太黏」模式。當然,台北有一位長官買下大樓最頂樓層的全部三戶,老人家與兩個兒子各自門戶獨立,卻又近在咫尺、便於相互照應,也是很不錯的安排。

我原本很期待將來老了兒孫都住一起,多熱鬧,但看過太多婆媳之爭,大多緣於一屋不容二主,一個廚房怎能有兩個女主人呢?想想或許還是「不倚靠孩子,老人家自己住」比較自在吧!日本經典名劇《阿信》的作者橋田壽賀子,有一篇專欄文章就提到這話題,值得一讀,與大家分享如下。

 

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壽賀子,在經典戲劇《阿信》和《冷暖人間》中,用筆鋒刻劃出無數悲喜交織的人生, 讓影迷為之動容;這次,她將用情感真摯的文字,娓娓道出自己的人生體悟,是獻給亞洲讀者的最好禮物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    橋田壽賀子2010 / 07康健雜誌網路專欄

  處理人際關係時,因為有所期待,因而傾盡心力對待對方,結果認為自己 「遭到對方背叛」的人好像很多。

其中最嚴重的對象多數是自己的孩子。因為認定將來需要孩子照顧的期待心理驅使,導致拚命地寵愛孩子。

有些父母單方面想著「將來要讓孩子照顧自己」,然後建造兩代同居的住宅。但是與兒子夫婦幾乎很少接觸,於是又發出「不應該是這樣的啊」等抱怨的想法,這樣的人比預料中還要多。

這些人當中有些會因為心中很在意,而偷窺兒子夫婦的生活,然後說些「昨天有人送糖果給他們,竟然沒分給我」或者「自己吃火鍋,也不叫我」,盡是想些瑣碎的事。

要糖果可以自己買呀!兒子和媳婦自己吃火鍋,你也可以找好吃的東西慰勞自己,不時招待朋友一起過快樂的生活。針對每件瑣事去留意兒子夫婦的生活,因此每天活在怨恨的心情裡,最後還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啊!

 

過度期待會認為自己遭到背叛 

 其實,希望孩子在你有事的時候能照顧你,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。當你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時,很容易就會將這種心情轉化,認為孩子背叛你。

但是對孩子們來說,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背叛。事前也沒跟你商談,也沒有約定,他們完全不了解雙親的想法。

於是你就抱怨「期待他十項,他只做到五項」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?

因此,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。把一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,因為是零期待,所以你不會抱怨「他只做到五項」而是改口「他竟然做到五項」的想法。

如果你到現在才說出「我蓋房子給你們住」,「我替你們付買公寓的頭期款」,這種好像要從事等值交換的條件,也只能得到不滿的心情而已。

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,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。問題是,不是送給他們錢,而是借給他們。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,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。

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,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。

如果你還是覺得孩子很可憐,實在不忍心,那就將他們還的錢存在銀行裡,以後再給他們。

重要的是必需守住人與人之間的「分際」而已。

如果你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支援孩子,孩子就會被你寵壞而沒有辦法獨立。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東西看,孩子就習慣被寵,因為孩子喜歡受寵就覺得開心,這樣的父母也是無法獨立的父母。

 

孩子是孩子,我是我

總之,我的觀點是即使你跟家人同住,還是要秉持「基本上你還是一個人」的意識。

「過了二十歲的兒女就是屬於社會的,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,你也要回歸社會」這就是我的想法。

在所謂的少子化(孩子少,父母老)的現代社會,每一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。

每一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,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盡量去做。但是,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。

我的話好像很無情,我一直認為,建立孩子大學畢業後,應該環給父母大學學費的制度,應該是很好的作法。

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為止的學費,但是孩子如果大學畢業成了社會人士,就應該將大學學費分期攤還給父母。

如果這樣做,孩子腦中就有獨立的意識會萌芽。再說從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慮,如果自己一生中賺的錢全都花在孩子上,孩子長大離去之後,自己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,生活可能變得很困難。

對父母親而言,孩子獨立的時候,也正是再度回復自我的時候,也因此,我勸大家一定要花點錢在重新培育自己、讓自己成長這件事情上。

如果父母與孩子雙方都能獨立,這一來就可以彼此協助和慰勞。親子間談錢並非是污濁或無情的行為,我們不應該有這種意識。如果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能夠從頭修正自己的生活觀,當然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。

因此我認為,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關係中脫身,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,才能確保好的心情。

【橋田壽賀子 精采語錄】

  跟親戚、鄰居之間,盡合理的義務就夠了

 只和自己想真心交往的人維持關係,生活應該會更美好。請先釐清對自己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?這就是能讓你輕鬆活下去的秘訣。

夫婦不說話,不一定就是不和樂

  意見合不合與感情好壞無關,夫妻吵架也是一種溝通;時常把「都是託你的福」掛嘴邊,感恩和讚美就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。

別等臨終才來「立遺囑」。

 不管是財產分配或葬禮想要如何辦,都一定要遺囑中寫清楚,並且年年拿出來檢視或修正。本人如果不在生前交代清楚,反而會造成後代爭議的起火點。

認定人本來就不同,就會發現對方的優點

 對兒媳婦,如果從開始就不喜歡,那麼就算她有優點,相信你也會看不到。問題是無論是誰,多少都有優點,最重要的是認真地找出這個人的優點,然後承認和接受它。

別期待靠孩子過活!

 照理說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,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。問題是,不是送給他們錢,而是借給他們。

即使是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,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。換句話說自己要下功夫,想辦法有錢可以過富裕的退休生活。

要有勇氣「討厭時就直說」

  拒絕之後,可能有人會說「那個人好冷漠」,不過漫長的人生中,這只是小事一樁而已,不必太在意。因為在意別人的批評,結果卻不能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,這樣不是很無趣嗎?

人生只此一回,想去哪兒就去吧!

 旅行不一定要完全照著行程表前進,看眼前什麼是最重要的,想清楚再做,事後才不會後悔,人生亦然。埋首工作之餘,別忘留意四周美景,活在當下才是旅行的意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