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點滴:我公公的出洋故事

甜甜蜜蜜笑呵呵的壽公壽婆.

上圖是公公去年生日與婆婆甜蜜合影,下圖今夏造船廠新廈落成,公公與子媳孫婿留影. 

6/16造船廠新廈落成入厝日,爸爸從鶯歌訂作的致賀大花瓶,漂洋過海帶來擺辦公大樓在入口處.   

我公公的出洋故事

今年(2011)年初,金門國家公園出資1500萬,請導演唐振瑜執導,費時一年餘拍攝紀錄片《落番》,內容是以馬來西亞金門鄉僑耆宿為訪談對象,紀錄金門人到大馬奮鬥的血淚故事,淚眼婆娑,人事滄桑,許多辛酸與無奈在其中,三月在馬來西亞首映,極為轟動,接著五月又在台北電影節獲獎,知聞者都頗為感動,這是一篇篇大時代裡遷徙奮鬥求生存的故事。

這個暑假金門縣政府官員又派了支採訪隊伍到印尼諸地,繼續做「落番」系列的「僑鄉文化巡禮」,公公年少出洋,事業有成,又熱心公益,回饋桑梓,關懷鄉土,當然也在受訪之列,而且公公向來行事謹慎又貼心,訪談完成後,他生恐短時間對談,疏漏難免,特地自己整理了一份訪問記錄文字稿,越洋傳真來要我幫忙潤飾補遺,再轉送採訪單位。

我看到公公那一字一句的三頁傳真手稿,內心激動感佩不已,八四高齡的老人家,逐字逐句寫著自己六十多年前年少出洋的點滴經歷,看似雲淡風輕,實則驚濤駭浪,深深了解這一切的我,看得內心澎湃又揪心,立即趕工修潤完稿,來回傳真給公公過目定稿,完成交辦的功課。

其實我知道,官方訪談中公公未曾細述,卻常和我們母子閒聊詳述的幾件小事,才是真正賺人熱淚的「大事」!我印象深刻的「小故事」例如:

公公生於1928年,一家大小十來口食指浩繁,經濟困窘,日據時期僅小三就輟學在家幫農助家計。公公說:「約莫十三四歲那年冬天,跟著父親(我們的祖父)到東蕭做莊稼,耕作了大半日,豔陽高照,東蕭伯公喊:『奢哥,奢哥,進來休息一下,喝碗地瓜粥。』那時節,天不亮就出門耕作,又饑又渴,成長中的少年飢腸轆轆,真渴望也能跟著進屋喝粥,沒想到東蕭伯公卻只催促祖父:『他們小孩子較能耐饑,咱們老人較不耐饑,趕快進來。』讓當時的少年仔餓得前胸貼後背,卻又不敢造次討一頓吃喝,好不失望!」公公每回說起這飢餓經驗,總是笑著說:「老人家不懂,其實小孩子才更容易餓呢!」(我的私房評註:與公公做翁媳30多年,至今每回一起吃飯,都是公公為我們布菜,為我們挑魚揀肉,關心「小孩子」有無餓著?也許就是源於當年的自身經驗吧?尤其是每回我們往返台北雅加達,要搭飛機回台時,公公總是幫忙準備大包小包整箱的吃食禮物,還另外打包點心糕粿隨身攜帶,以免途中「嘴空」,讓我們感覺自己幸福滿點,天下無雙了。)

1935年後日軍佔領金門,民生益加凋敝,1944年日軍徵調各家成年男丁做傜役,公公雖未成年,但因兄長出外經商,便代兄到湖下「綁苦力」,為日軍興建機場,不意那年臘月祖父遽然病逝,在湖下上工的公公接獲通報,一路從湖下飛奔回後浦頭(橫越金門西岸到金東)。公公說:「十來公里路程,朔風烈烈,飛沙走石,17歲的少年邊哭邊跑,兩小時拚命的奔跑,跑到腿軟、滿臉淚痕與風沙,回到家卻已經來不及了!」說著說著,公公搖頭低歎,強調那「飛沙走石」的情境,我想到的是那個17歲的少年的喪父之痛,在風中哭泣,痛徹心肺的無助與悲戚,有誰能陪著默默相擁、一同垂淚?(我的私房評註:天命難違,年少喪父,公公卻不怨天、不尤人,他侍親至孝,仁孝敦厚,畢生都在幫助兄弟、提攜親族、提振家聲、回饋鄉里。公公最感念其母,也就是我們的祖母,勤儉持家、操持勞動、慈心善德、突破困境、慕德講義,祖母於1978年93遐齡仙逝,公公在雅加達家裡餐廳洗手台牆上就掛著祖母的照片,每回要吃飯,一洗手抬頭就看到,公公思念母親、懷念母親的心,誰人比得上?)

1947年,公公徵得祖母同意,準備出洋「落番」另謀出路,以改善家計,便託人辦妥「准字」,公公說:「出國前祖母要求先結婚再出洋,於是提親、結婚匆匆完成,新婚不到一個月,就從金門搭船到廈門,再轉香港、經海口,終抵新加坡,赤手空拳只能做粗重工作謀生。數月後,有堂兄自印尼來星辦貨並認親,受邀前往印尼蘇門答臘的石叻班讓Selat Panjang發展,前後在堂兄自營的雜貨店學習並料理店務10年,未支薪。」公公在石叻班讓店中練得一身經商技能,自稱是苦練10年,從記帳、辦貨、銷貨到語文溝通,因工作認真而受倚重,雖幾度想離職總被慰留,最後公公以故鄉戰亂、婆婆南來依親,必須照顧家庭而離職自立。1957年公公空手離店,受聘上船任「船主」(就是專業的船長,掌舵、綜理船務),貨船往來港口運輸生活必需品時,公公還反倒常免費提供堂兄家族米糖油鹽等,以為回報。(我的私房評註:公公為人處事誠懇篤實,重情重義,素來為人敬重與信賴。在石叻班讓10年,公公未曾支薪受俸,自承在堂兄店中吃住學習,就是薪給了,而且公公睡在店內,掌理店中帳務,每晚結帳、帳冊與款項放進抽屜,未曾短少出錯,深受信任與倚重。唯堂兄兩兄弟一家店鋪需供養二十多口人,負荷沈重,加以生意未有大發展,公公頗有離開自立之意,一來可減輕堂兄負擔,又可免寄人籬下之困,但多次提出均被挽留,直到婆婆由金門來南洋依親,公公才離開石叻班讓,可見公公的惜情重義。甚至,公公10年未支薪、離職也未領分文離職金,反而當船主之後,不時餽贈米糖油鹽等民生必需品給伯公家族,乃至後來邀請伯公子姪到公公雅加達的船務公司任職,或出資讓那些堂兄弟經商等等,公公一直是抱持著提攜親族、感恩回饋,惜情重義的。)

1957年公公開始當數十噸的小船船主,到1959年又換到200多噸的大船任船主,在蘇門答臘幾個大港埠石叻班讓Selat Panjang、望加麗Bengkalis、北矸峇魯Pekan Baru與新加坡間運送樹脂、米糖油鹽等民生物資,信譽良好,生意日佳。後來,1962年左右星馬印政治紛爭,斷交停航、交通中斷,1963年起改走印尼國內的爪哇、蘇島航線,以維持船務運作。公公說:「當時海上航行靠天吃飯,風浪大,航程備極艱辛。當船主,要保持清醒、掌舵、主持航程,海象不佳時,經常強忍嘔吐不適,一趟航程數日滴米未進,很辛苦。」為了生計,咬牙苦撐,生活的艱辛,可以想見。於是1965年公公上岸,在爪哇島的雅加達Jakarta成立船務公司,經營民生物資轉運買賣;1967年後逐步購買船隻,設置船隊,後來為了擴充營業與船隻維修便利,1979年又在峇淡Batam設立造船廠,迄今數十年來營運狀況尚稱良好,日進有功,差堪告慰。(我的私房評註:公公一直是很有生意頭腦、很認真的商人,出國旅行也是在考察商機、詢問商情,時時關心國際局勢、經濟趨勢向、股票行情與匯率變化。公公經商為人處事以誠信為尚。小多小六12歲時,阿公就問他:「小多長大要做什麼?如果要做生意,第一要誠,第二要信,有誠信,有誠心有信用,生意才能做長久,否則只能做一次啦。還有,有錢雖然好,會管錢更重要!」像公公這樣的老總裁真是最佳顧問,我就喜歡聽公公講古說人生,充滿智慧,百聽不厭。)

我深知公公勤儉樸實成性,到現在辦公桌上的便條紙,都是每天的日曆紙撕下裁剪而成的;還有公公經常搭飛機往來星印台金各地,每回都是搭經濟艙,擠那不寬敞的小位置,連小叔也跟著學公公,白天辦完公、深夜才從雅加達搭機到新加坡,再轉機到日本洽公,天亮在機場漱洗完畢就可以去辦事,旅館住宿費都省了。這生意成功的背後,其實有更多的堅忍、自制、刻苦與奮鬥,不為人知。

不過,這麼令人尊崇的長輩,也有可愛靦覥的時刻。2002年,新加坡婆婆得了老人憂鬱症,我們母子前去探望,那天吃過晚飯,大夥兒圍坐餐桌吃水果,聊著聊著,忽然,婆婆拉起公公的手,來回撫搓著公公手背說:「掘啊,我很思念你,你知道嗎?」(掘,公公名字。此話用金門話說,是:我真肖念你,你甘知?)一時間,公公愣住了,他把手收回,然後抬頭看看時鐘,說:「時間無早了,好睏了。」那時才夜裡八點多呢,我當晚打電話回台北,告訴先生:「阿媽今天真情大告白喔!」我想,公公的精彩人生故事,真是說也說不完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