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家心情:美國阿嬤手記之四:育兒大作戰 

20121009-1 

上圖阿嬤給兩周大的小娃兒洗澎澎的自在樣兒,下圖無辜的狗兒Ginger正哀怨中.

 IMG_2933  

美國阿嬤手記之四:育兒大作戰

    印象中的「月內房」是麻油雞香撲鼻而來,還有米酒香、爆薑味兒,混雜著嬰兒奶香與爽身粉、娃兒體香,間或偶聞幾聲「哇哇」哭啼,十分溫馨、引人、有寧馨兒、有母愛天倫,十足幸福天堂的畫面。看別人家生孩子、帶孩子,充滿生命的豐盛美好,而且轉眼之間小人兒忽地就長大了,令人心羨又渴望,似乎很容易又有趣味啊;其實,養個孩子真是這麼易如反掌折枝、超簡單?錯,錯,錯,我看現在大寶坐月子,養個孩子跟打仗一樣,套用我家爸比的軍事術語,必須戰略規畫、戰術應用、兵力部署、後勤支援、配備齊全,缺一不可,這任務可謂艱鉅,想要打贏這場育兒大作戰,真是超級不簡單!

    大寶在家坐月子、自己哺育小娃兒,新手媽媽翻遍中英文育嬰寶典數十冊,第一個寶寶一切「照書養」,還每周三四通電話諮詢專業醫師與護士、每個周末固定預約母嬰到院一對一哺乳練習上課,結果兩周來「日也操、暝也操」,三個大人(一對寶貝爸媽加新手阿嬤)被一個小人兒給操翻、整慘、完全被打敗了,以前人說當阿公阿嬤有「含飴弄孫」之樂,我看現在已經變成「含飴被孫弄」呢!不知是我們玩小娃兒、還是小娃兒玩我們了。

    大寶說Dr.Leila Denmark《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》裡丹瑪醫師的說法與做法被很多人抨擊,不能盡信;Heidi Murkoff,Arlene Eisenberg & Sandee Hathaway 等醫師寫的《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》,內容豐富、資料齊全、包羅萬象、現代新穎又暢銷,是值得參考的育兒小百科;另外,Harvey Karp,M.D.卡帕醫師寫的 《The Happiest Baby on the Block》,提出The new way to calm crying and help your newborn baby sleep longer,比較人性化、可接受、又實用。綜觀各家寶典說法,大寶是主張「親密」派而非「訓練」派作法,所以,出生前三個月等同懷孕第四階段,要給寶寶足夠的愛的關懷與安全感、慢慢適應新環境,於是,大寶一遇上狀況就先翻書查閱,當警報持續無法解除時,就打電話請教醫師,我看連醫師也都跟著我們隨時on call「戰備提升」了!

    小寶寶出生第三天回家後,我們先後碰上的狀況包括:她尿布上有一絲絲血跡,那是女娃兒跟著媽媽從娘胎帶出來的「假性月經」,屬正常現象,書上有說,上課也有提過,可放心。她手指甲太尖,會刮傷自己,護士建議用嬰兒專用指甲剪修剪磨平。還有大寶發現小娃兒肚皮上、兩隻小腿和腳背上有脫皮現象,我一看就問:「要不要抹嬰兒油?」女婿立刻跳起來:「不可以!什麼油都不可以搽!上課時醫師有說過,一看到皮膚怎樣,第一個說要抹油的,一定是Grandma ,不是Parents!」結果等到過二日上小兒科體檢,醫師說那皮脂脫落是小朋友正在長大,沒事。這些都是小事兒、小兒科,真正的大事兒,是「餵奶」和「睡眠」,那才是精彩的單兵大作戰。

    大家都知道產婦剛生產是無法立即分泌乳汁的,但小寶寶一出生就嗷嗷待哺,只好先以配方奶應急,俟產後三天左右開始漲奶,才能哺餵母乳;偏偏我家小T寶食量大(一如她娘大寶嬰兒時),性子又急躁(好似她阿姨小皮),大人準備動作慢就吱吱叫,每一頓餵奶都要動員三兩人,真是急煞人呀。剛出生時,醫院每次只餵20cc奶量,回家後餵食量一天一變化,第一周從20cc→30cc→50cc→60cc,小寶寶似乎仍沒吃飽,三小時間隔縮成二小時,甚至一小時半就啼哭,鬧著不睡覺,又要再喝奶了;直到回家後第一個周末到醫院上哺乳練習課,請教護士才知道按照寶寶體重每餐可以吃2~4盎司乳汁,也就是60cc~120cc的奶量,所以是我們虧待小T寶,沒讓她吃飽,於是第二周直接從80cc→90cc→110cc,每餐都供給充足,不虞匱乏,現在娃兒總算不再「ㄎㄠˋ一ㄠ」(哭餒,叫肚子餓)了。

    但是為了滿足小娃兒的吃喝,大寶必需供應無虞,而且哺育快速又得法才行,這就是大挑戰了。雖說坐月子吃月子餐有「發奶秘方」,可促進乳汁分泌,花生燉豬腳和魚片湯等海鮮類都是,供應娃兒吃食的「源頭」不是問題;可是生手媽媽碰上急性子寶寶,麻煩就大了。從剛生產就在醫院學熱敷、集乳、哺乳,結果回家後還是一直哺餵不順利,娃兒吸不到、吃不夠、吃太慢,東轉西轉、尋尋覓覓、小娃兒急得哇哇啼,只好向醫院預約去上哺乳練習課啦。上了課才知道吸吮雖是本能,但也是要練習、要指導的,小T寶吸吮力道夠、舌頭卻沒放對地方(左右捲、上下動),回家要先用手指給她練習舌頭下壓,看來這吸吮練習又是新生兒學習另一章了。(新生兒看黑白書,是學習第一章,因為醫師說這階段的嬰兒只能辨識黑白圖案。)

    由於大寶堅持要哺餵母乳,可是小娃兒等不及、吸吮太慢,所以就先「集乳」,裝奶瓶哺餵。而且為了將來要上班,也必須「集乳」,因此大寶去醫院上哺乳課就帶了一套電動集乳器回來,每天用幫浦把乳汁Pump出來,上午下午晚上都在Pump,看來很認真,也很辛苦,一天Pump出700cc~800cc的乳量,成績可觀。

    但「慘案」發生了!處女座的大寶太認真、太執著,為了年底畢業的博士論文小小尾巴與謝辭,坐月子中還在撰稿,一邊打電腦一邊集乳,先是電動集乳器Pump滿集乳瓶,溢出而不察,正懊惱著,接著又邊看paper、邊手動集乳,被自己打翻半瓶乳汁,好生氣。偏偏這時候家狗Ginger跟前跟後、礙手礙腳、愛湊熱鬧,大寶又氣又累,正找不到出氣筒,Ginger自動找上門,就慘遭池魚之殃,成了受氣包了,「走開!討厭!別過來!」可憐的Ginger被喝斥、夾著尾巴、一臉哀怨、滿眼無辜的跑到角落去趴著了。

    唉!產婦情緒起伏大,容易激動、多愁善感、喜怒哀樂明顯,我們都知道要小心謹慎應對,不敢造次「攖其鋒」,只有這笨狗兒Ginger老愛貼上來示好,真是「憨仔不怕槍仔兒」,還勞動我家爸比在face time視訊裡「為狗請命」,要大寶別為小事發狂,坐月子調養身子,健康第一、母嬰優先、學業其次,事分緩急輕重,只要不牴觸大原則的都沒關係,一件件慢慢來,別焦躁,狗兒無辜,別牽怒。

    只不過道理人人懂,事情說得容易,可臨到手上就難辦了。尤其碰上只會哇哇大哭的新生兒「天兵」,有理說不清、不能講理、不能對話、更不能發脾氣修理懲戒,只能察言觀色、檢查各種狀況看需求,在夜深人靜時,懷抱久哄不睡的「天兵」,餵奶、換尿布、翻翻檢檢察無屎尿、滿屋子來回踱步,不斷哄哄哄,哄到無言以對、無歌可哼,只有無語問「天兵」:寶貝,你怎麼還不睡?我們可都睏了呢。

    小T寶回家之後,兩周來,二三天就操演一回日夜顛倒的夜不眠,遇到「夜襲」時,真是「師老兵疲」,人仰馬翻,恨不得把娃兒塞回大寶肚子裡去!尿布髒了、換得慢,哭;肚子餓了、吃不到奶,哭;睏極了、睡不安穩,哭;那哭聲先是「嗯啊」低低一二聲示警預告,接著大人沒有立即處置,就改成「哇啊哇啊」大聲呼喚,好似火車行進轟隆轟隆,一聲比一聲加急加快,那聲聲急的催促、拉高音調如鋼絲拔向天際,清亮剔透、節奏分明、完整樂句不中斷、沒有休止符暫歇,持續的聽個五分鐘,保證人人豎起白旗投降,無力抵抗。

    我看大寶從半夜12:00起來餵奶、00:20尿濕尿布、00:50拉屎清理、01:30飢餓啼哭再次餵奶、到02:20睏極累壞了仍張開大眼睛轉著哇哇鬧著、直到03:00才偃旗息鼓「收兵」進入入睡狀態,這一折騰前後近三小時,大寶就上上下下、來來回回,抱著哄、走著哄,還嘴裡一邊模擬子宮裡的水聲「噓-噓-噓」,好讓小娃兒有回到子宮的安全感,新手媽媽實在用心良苦,但也真蠢得可愛又可憐,這要「噓」多久?「噓」不累嗎?早晨天一亮,我建議立刻上網去買個嬰兒音樂裝置,掛在小床邊上,免得嘴痠啊。

    還在月子裡的新生兒要調整作息,有人兩周、有人六周、大寶說需要三個月,才能分清楚白晝黑夜,為了T寶免於一再「夜襲」,除了博採專業醫師建議之外,各家秘笈也都送給大寶參考:台北的表姊說畫個太陽、夜裡貼床頭有效;金門的堂哥說娃兒衣服反面曬、是古法傳說;內湖鄰居黃媽媽說剪張紅紙、放進小娃兒衣服裡是偏方;阿嬤我就「三管齊下」,全都照辦,現在月子進入後半、第三周了,看起來「略有小成」,「噓」!娃兒的事,不能說,不能說,千萬不能說啊。

    閩南話俗諺說:「手抱孩兒,才知父母時。」意思是:養兒方知父母恩,現在看大寶「育兒大作戰」,真是辛苦備至,想當年我帶三個孩子長大,好像都忘了曾嘗盡什麼苦頭,是自己健忘?還是失智了?最近看到一段希臘小影片What is that?一對父子與麻雀的故事,拍得很有意思:在庭院長椅子上、兒子看報、老父親望著樹上一隻麻雀 

父親:那是什麼? 

兒子:是麻雀。 

父親:那是什麼? 

兒子:我剛才告訴過你,那是麻雀。

父親:那是什麼? 

兒子:是麻雀!爸,是一隻麻雀—麻……雀!

父親:那是什麼? 

兒子:你為何要這樣問?我告訴你很多次,那是隻麻雀!你不能明白嗎?

父親起身,兒子問:你要去哪?

父親回來,拿了一本筆記給兒子,示意要他照著內容唸……

父親:唸!

兒子照著唸:

今天我與兒子坐在公園,那個幾天前才長成三歲的兒子……

當麻雀停在我們旁邊時,我的兒子問了我21次那是什麼?

而我回答了21次那是什麼……是隻麻雀!

每當他問我一個問題,我每回答他一次便擁抱他一次,一次又一次的回答他……

沒有因此而發脾氣,因為我是這樣由衷的鍾愛著我那純真的兒子……

兒子唸完後,知道自己錯了,便擁抱著父親……

     想一想,手抱孩兒大作戰時,父母確實辛苦,褓抱提攜,輕聲細語;但當父母年邁時,我們如何對待老父母?可曾耐心包容、體諒呵護?唉,想想自己兒時,父母對我們有多好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