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家書:「紫雲衍派」到底是哪一派?黃氏探源。

20130609-5

 圖為金門金沙后浦頭黃氏老家閩式老厝,攝於2013年6月。

紫雲衍派」到底是哪一派?黃氏探源。

「紫氣蒸騰和風暢,雲霞壯麗瑞靄欣」,咱們金門後浦頭老家整個村子,家家戶戶屋宇外牆頂上都鐫刻著「紫雲衍派」四個大字,正廳門口兩側對聯也常見鑲有「紫雲」的對聯,「紫氣蒸騰和風暢,雲霞壯麗瑞靄欣」正是其中之一。究竟「紫雲衍派」是哪一門?哪一派?

 

作為黃家媳婦,我自訂的媳婦守則裡就認知到︰一定要熟諳家族歷史掌故,融入家族,認同家族。所以,認識黃家,就從「紫雲衍派」黃氏探源,作氏族的尋根開始吧。黃家:瀛姓黃氏是黃帝後裔

黃氏是中國古老姓氏之一,百家姓排名第八,是黃帝軒轅氏的後裔炎黃子孫,其源起可溯源自遠古帝舜時代。宋朝鄭樵《通志˙氏族略》記載︰「黃氏,瀛姓,受封於黃,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(今河南潢川)。後為楚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」因此,我們黃氏是炎黃子孫,無庸置疑。

漢代史家司馬遷的《史記》書中,把黃帝、顓頊、帝、堯、舜,五人合稱「五帝」。據傳說,黃帝活到一百五十二歲。那年,他離開首都,到橋山這個地方鑄鼎,鼎是一種巨大的鍋子,等到大鼎鑄成時,天忽然開了,降下一條黃龍,載著黃帝與他的隨從昇天去了。後來的人把黃帝留下來的衣服埋在橋山之下,就是現在陝西省黃陵縣的黃帝衣冠塚。

 繼黃帝當天子的是少昊,黃帝的兒子。少昊逝世,他的姪兒顓頊繼位,是五帝的第二位。顓頊似乎不太關心民間疾苦,因為我們在史書中,還找不到他關心百姓的事實,但根據傳說,他又很注重「禮法」。顓頊逝世,他的姪兒高辛繼位,就是帝,五帝的第三位。帝嚳把國家治理得很好,他瞭解百姓的需求,為人們解決問題, 很受天下人民愛戴。帝嚳生了后稷、契、堯、摯等四個兒子,摯和堯直接繼承天子之位,堯是五帝的第四位,而契和后稷則分別是商朝與周朝的始祖。舜是顓頊的七世孫,孝順又勤政愛民,堯禪讓與他,是五帝的第五位。堯舜都是聖主賢君。

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是上古傳說的「五帝」,在帝舜時代,東夷部落首領伯益,是「帝顓頊之苗裔」(顓頊是黃帝軒轅氏的孫子,而伯益是顓頊的後裔),被帝舜賜姓瀛姓;伯益的後裔有十四支,即徐氏、郯氏、莒氏、終黎氏、運奄氏、菟氏、將梁氏、黃氏、江氏、修魚氏、自冥氏、螢廉氏、秦氏、趙氏,合稱十四氏,其中的黃氏在潢川建立黃國,因此,黃氏都尊伯益為始祖。

遷徙:從中原到閩南

黃氏在河南潢川建立黃國,是帝舜時代伯益的後裔,經過夏商周三代,到了東周戰國時期,黃姓族史上出了一個重要人物——黃歇,他是黃國貴族的後代,仕楚,任楚相,被封為春申君,是著名的「戰國四君子」之一。春申君的封地最早在潢川,後來改封於吳,黃歇遇難之後,子孫就遷到了江夏。因此江夏郡(今湖北武漢一帶)一直是黃氏的發展繁衍中心,黃氏族人也就以「江夏」為郡號。

從河南潢川遷移到湖北江夏,黃姓族人定居在河南、湖北一帶有很長時間,後來何以南遷?根據《閩書》記載:「永嘉二年,中原震盪衣冠入閩者八族」,八族其中就有黃氏。永嘉之亂發生在公元311年,即永嘉五年,匈奴攻陷洛陽、擄走晉懷帝。因此晉朝永嘉之亂,因為戰亂,黃姓入閩避禍,黃氏入居福建,就始於晉代,1700年前。

黃氏族譜記載,晉朝時河南光州固始有個黃舜夫,其子黃道隆,避亂由光州入閩,初居仙遊,後居泉州。不久,北方稍為安定,黃道隆又回光州,後來再動亂,他的孫子元方就與大批遊民入閩,居於福州烏石山,即黃巷。黃元方就是開閩黃氏始祖,曾任晉安太守。

袈紗傳奇:紫雲蓋頂、桑樹獻瑞

黃元方七傳至黃守恭,由福州遷居泉州,已經是唐朝了。泉州黃守恭是地方巨富,名聞遐邇,人稱黃長者,一生樂善好施。黃守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獻桑園宅建開元寺,亦即「紫雲衍派」的由來。

泉州府志》、《開元寺志》、《晉江縣誌》與《八閩通志》都有記載:「黃守恭舍桑園建寺」。唐高宗垂拱二年(西元686年)泉州州民黃守恭富甲一方,桑園周圍有七華里。當時有高僧匡護,俗姓丘,常來傳播佛教,屢次登門乞求獻地建寺,匡護說:「老衲所求不多也不少,一件袈紗大小足矣。」

黃守恭心想:「禪師師莫非戲言,一袈紗地如何建寺院?」就先應允了。結果,匡護禪師解下身上袈紗,向空中一拋,袈紗不偏不倚正好把天上日頭全罩住,地上現出了一大片袈紗影子,方圓足足把黃守恭的田園廬舍全都罩在袈紗影內。

黃守恭不好反悔,於是推辭說:「待桑樹生蓮花乃可耳。」匡護喜謝,忽然就失去蹤影。過二日,黃守恭的桑園裡桑樹竟然盡生蓮花,桑樹生白蓮的神蹟,讓黃守恭就此舍園建寺,建大悲閣及正殿,賜額「蓮花寺」,並請匡護擔任住持。又在建殿時,嘗有紫雲覆頂,故又名「紫雲寺」。到唐玄宗時,更名「開元寺」,沿用至今。因「桑樹獻瑞」與「紫雲蓋頂」的祥瑞之兆,黃守恭捐地建寺,傳為美談。

紫雲衍派:五子分五安

黃守恭獻宅建寺後,事業更加興旺發達,家族興旺,為子孫後代長遠發展計,若要子孫世世繁盛熾昌,應該鼓勵他們分頭發展,隨處開基立業,不可株守泉城,吃祖宗現成飯。

於是黃守恭召集五個兒子:黃經、黃紀、黃綱、黃綸、黃緯,說明,讓他們遷居到同安、惠安、安溪、南安、詔安等地,長子黃經居南安,次子黃紀居惠安,子黃居安溪,四子黃綸居同安,子黃居詔安,故有「五子分五安」之說,稱為「五安黃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 讓子孫開拓發展,黃守恭遣五子分居五安時,作了一首「示兒詩」以便後代子孫認親:

「駿馬登程往異方,任從隨處綱常。汝居外境猶吾境,身在他鄉即故鄉。朝夕勿忘親命語,晨昏須薦祖宗香。蒼天有眼長垂祐,庇我兒孫總熾昌。」

唐朝迄今,歷經1300餘年,如今紫雲後裔播遷閩、浙、贛、粵、港、澳、台多地,並僑居海外星、馬、泰、菲、印尼、汶來、紐澳、歐美等地,開枝發葉,瓜瓞綿長。紫雲黃氏子孫歷代科第聯芳,管纓顯宦名賢博士、商賈富豪人才輩出遍及海內外,每當回鄉尋根認祖,大家見面時總要念出「認祖詩」,以此詩作為認祖聯親的憑據,也成為宗親尋根特有禮俗。

我們后浦頭黃家,是來自同安黃綸的後裔,約在600年前明朝時期,由福建同安來到金門,我們「奕」字輩正是遷徙金門的廷講公第十九世孫。現今在金門的后水頭、后浦頭、前水頭、西園、官澳、東店、英坑等村子,都是「紫雲五安」黃氏子孫。「五安黃」都是黃守恭後裔,源於紫雲籠罩之瑞,故「五安黃」黃氏都自稱「紫雲衍派」。

現在我們到泉州參觀開元寺,猶可見老態龍鍾的古桑,大可合抱,樹頭主幹已裂為三叉,龍盤,被視為珍貴文物保存著,開元寺殿中有匡護禪師坐像奉祀著,檀樾祠裡也祭祀著捐地建寺的黃守恭,那即是黃氏「紫雲衍派」的源起。

後浦頭聚落2009

 

太武山前榮湖畔的兩個黃氏村落,前水頭與后浦頭,這是從咱們祠堂往前眺望的山水勝景。

下圖是我們返鄉在榮湖畔興建的思源第,2014年底即將竣工,7月初已見紫雲衍派雛形。

 

2014071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