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眷家庭的開放與融合

日前利用週末假日和先生到高雄,為先生的老師賀壽兼訪友,良辰美景,佳餚醇酒,師友歡聚,十分暢快,尤其搭高鐵臺灣南北一日生活圈,真是便捷,痛快啊!生活在台灣,有一群老友、師長、親戚、芳鄰,相互關心,堪稱幸福。

不過,這趟北高二日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,卻不是遠征東港大啖鮪魚生鮮,也不是整箱紅酒飲開懷,而是車上和年輕孩子的對談,讓我有一絲訝異與憂心!臺灣族群不容再有誤解,不容再被撕裂,族群融合刻不容緩,軍眷家庭更當先。

軍人一向被視為較封閉的社群,一般刻板印象軍人多是外省人,眷村更是南腔北調的外省大本營,其實完全不正確!現在臺灣的軍人可是本省多於外省,軍人家庭更是族群大融合,誰還在分什麼本省外省?大家早就是一家人啦!但是,我竟然還聽到有年輕的軍人子弟「不喜歡台籍同學說台語」!不亦怪哉。

先生的老師是河北人,標準的北方硬漢,一生戎馬,剛正不阿, 80多歲,是頗值得敬重的長輩。老師晚婚,師母是美濃客家人,當年先生讀官校、當排長、連長、小教官時,每逢假日經常一群人空手「兩串蕉」就上老師家,師母不論下水餃、麵條、麵疙瘩,都被秋風掃落葉,完全清空。這一群學生部屬,有閩南、有客家、有外省、還有金門人,就跟老師的孩子沒兩樣,老師也生了一男二女三個孩子,又分別和山東人、客家人、閩南人結親家,都是軍公教家庭,大家平日習慣說國語。老師的孫子阿宏剛上高中,少年十五二十時,正青春,那天和我們同車到餐廳,一路上聊聊天,說起學校與同學,阿宏竟然說:「我不喜歡同學講台語!」同車四五個大人齊問為什麼?「感覺很粗俗,沒水準啊!」台語怎麼會低俗呢?他們都說些什麼?

我不改好為人師本性,趕緊告訴阿宏:不管先來後到,大家共同生活在台灣,這是福氣,也是緣分;每個人講不同的母語,不管南腔北調,都可以相互認識、彼此尊重,互相欣賞啊。語言是文化的一部份,台語本為閩南語,就是河洛話,是祖先在黃河洛水一帶所使用的語言,至今保留很多古音,十分典雅優美,很有文化,一點也不粗俗哪。

阿宏不信,我舉例:人家問你中午要買什麼便當,我們常回以「青菜」,意思隨便啦,其實是「請裁」,「請您裁示」,是非常客氣、有禮貌、又有涵養的說法。再看,我們說別人「黑白講」,亂講的意思,正確寫法其實是「胡北講」,因為中原的漢人自以為有文化,認為北方胡人是亂講的,「胡說」「胡來」就充滿自以為是的種族優越感。阿宏點點頭,卻又疑惑的問:「可是我聽到很多閩南話都是罵人的啊!」沒錯,壞就壞在一堆公眾人物的不良示範,滿口粗魯不文的話語,例如提到「後面」,一定說成「尻坵後」,把「屁股」掛嘴上;還有什麼「小」,其實是男性「精液」;其他更多一字經、三字經、五字經的閩南國罵,就更不堪入耳了。每一個方言都有諸如此類不雅的國罵或用語,三東話、北京話、四川話都一樣,絕對不會因為是用江蘇話罵粗話就變得文雅好聽了。

仇恨對立常常源自於誤會與不瞭解。認識與交流是化解誤會的良方,溝通與尊重才能促進融合,臺灣幾百年來就是移民社會,各個族群先後遷入,幾代通婚之後,怎麼再封閉的分彼此、搞對立啊?

但願從軍眷家庭開始,大家都能以「開放」的心,接納身邊所有同胞,相互「融合」,彼此欣賞,攜手合作,我們都是「一家人」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