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好戲連台,看戲去!

images[1].jpg 張火丁在春閨夢裡   SMCA8UIFUNCACT5LQSCA9953FLCAVEWT3WCA38YOBXCA24E8SZCA3DDR44CA5D6EGOCAPA6HV8CAA4LY1LCA8VDLDTCANUBUBHCAP01S8PCABLDBRPCAPGVZTGCAQG69LACAH8GCSNCA9LZNTYCAAXMN15.jpg 廖瓊枝與唐美雲的陶侃母子

8ACA98VSBZCAJGS2GHCAXDA4N6CA9PXWH7CA5NTXXCCA6AGS65CAM6H1RWCAJL50WGCAGIWMR6CAQAVHLTCASAE8R0CAODN1KYCASBEEQDCAA13N3ACAFCO5H5CAT3358TCAA73P49CADSXA0RCAO7QPIV.jpg 三盜九龍盃的武丑

大家都說:演戲的癡,看戲的傻;但有誰能拒絕這美好的藝術饗宴呢?尤其傳統戲曲是融合音樂、舞蹈、文學、工藝、服飾與生命哲學的綜合藝術,先民傳衍千百年的文化精粹,翻山過海、代代流傳,如今重現舞台,我們能親睹傳統戲曲的豐富多姿,享受精緻藝術的聲色之娛,真是何其幸運啊。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走,看戲去!

最近連著三周,我就看了三場好戲,這也是在台北生活,捨不得遷徙的又一個好理由。第一週去國家劇院看國寶級大師「臺灣第一苦旦」廖瓊枝老師的「封箱戲」—《陶侃賢母》;第二週也是在國家劇院,看的是客家大戲《楊家心臼》,心臼就是客語媳婦;上禮拜又到國軍文藝中心欣賞北京來的中國戲曲學院演出經典京劇。連看三場傳統戲曲,歌仔戲、客家戲與京劇,各有擅場,好戲連臺,實在過癮。

廖瓊枝《陶侃賢母》歌仔戲60年舞台告別作

歌仔戲國寶級大師廖瓊枝老師,命運多舛,從13歲「綁戲囝仔」入行,至今75高齡,傳唱歌仔戲已逾一甲子,有口皆碑的謙沖自律、技藝精湛、藝德兼備,素有「台灣第一苦旦」美譽,藝術成就享譽國際,堪稱臺灣歌仔戲藝術國寶;這次在《陶侃賢母》的封箱之作裡,演從年輕喪夫、教養兒子、到老年受尊崇的陶母,陶母堅持在紛亂的環境中兒子要孝順、公正、不收賄,教誨陶侃成為光風霽月的清流人物,借古諷今的劇情緊湊,起伏跌宕,一齣人物傳記能敷演得很有可看性,實在不容易。其中「剪髪待賓」那段,一個貧無立椎的母親為孩子前程,斫柱當柴燒,剪髮換酒肴,以招待賓客,費心張羅,只為了讓孩子有機會出人頭地,思前想後,掙扎煎熬,唱念身段眼波流轉渾身是戲,廖老師演得真感人。另外幾段「訓子退賄」「爭辯救子」的部分,戲劇張力十足,也頗能展現廖老師人物詮釋的功力,多元化、多層次的表演藝術。廖老師輝煌的戲曲生涯,以《陶》劇留下令人敬佩的身影與典範。

老師畢生奉獻歌仔戲,始終如一的雍容大度,虛心敬業,認真執著,我在學校認識她20年,見證了廖老師對藝術對生命的深刻體悟,與歌仔戲表演藝術的絕代風華。相信廖老師封箱不上台之後,仍將繼續傳承、發揚、奉獻歌仔戲藝術,《陶侃賢母》是她顛峰之美的一個完美句點,句點後面是一節刪節號,後繼有人,更多後起之秀還要延續傳唱歌仔戲,弦歌不輟,典範常在。

客家大戲《楊家心臼》我的客家戲初體驗

看歌仔戲是閩南人的常有經驗,都馬調、七字仔、江湖調,哼哼唱唱旋律也很熟悉;但客家話演唱的客家戲,對我來說就很新鮮了。

客家戲曲從大陸流傳到台灣,百餘年前即已在客家庄裡四處傳唱,歷經清朝末葉、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,從勃興、鼎盛、沒落、到再興等階段,許多人幾乎忘了客家戲的存在,只知客家山歌、客家「一丑二旦」三腳相褒小戲,多半是插科打諢的笑鬧短劇,博君一笑吧。如今看到客家新編傳統大戲,經過許多錘鍊,傳承、探究、研發,既保存傳統客家特色,又融合時代藝術新元素,在生動活潑的客家唱腔與身段中,從新時代的嶄新角度出發,音樂板腔化,劇本改編,充分體現優美豐富的客家音樂和劇情無限的可能性,用詼諧通俗的語言,幾近口語的唱腔,豐富生動的數民藝術特色,讓客家戲曲恢復了生機,又重新活了過來,整齣戲引人目光,從頭到尾絕無冷場。

《楊家心臼》就是楊家媳婦,楊家將一門英烈,四郎探母與轅門斬子,是常演的折子戲;楊門女將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,穆桂英掛帥和楊八妹,向來是武旦絕活兒;楊家媳婦要說誰的故事呢?客家戲以活潑豐富的特色,重編穆桂英掛帥,以楊家將天波府裡佘太君三代婆媳關係為主軸,將《楊家心臼》詮釋得更有人性,更對味兒了。緊湊的劇情,生動的人物表情身段與多變的唱腔,就連大外行的我,都感染到客家戲曲的庶民熱情活潑與豐富多姿了。我想,這些年來許多客家人都再度燃起族群意識,興起客家藝術文化風潮,看到舞台上下幕前幕後這麼多人的努力,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、族群友善者,有這第一次經驗後,以後我也願意多參與、多觀賞客家戲曲藝文活動了。

中國戲曲學院絕活兒盡現的漂亮演出

12月初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共76人來台,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接連三場免費演出,三晚都是滿座,演員表現出色,令人讚嘆不已。

中國戲曲學院1950年創校,1978年改制,以「德藝雙馨,繼往開來」為校訓,專門培養高級戲曲藝術專業人才,「出人」也「出戲」,號稱中國戲曲藝術人才的搖籃。確實,名滿國際的許多名角都出自該校,他們也多次出訪美歐亞等數十國,是值得敬佩的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。這一次臺灣戲曲學院邀請中國戲曲學院來台參訪,有觀摩演出,也有研討座談,兩校師生交流,相互切磋,受益較大的應是我方吧。

三天演出都是免費的,一開放索票就額滿,現場取票的,也是早早就排成人龍,可見得大家都知道好戲錯過可惜。我看的是第三晚的壓軸演出,第一段是「天女散花」,第二段「三盜九龍杯」,最後是「春閨夢」,前者以彩帶飄飄的歌舞取勝,中間是武丑挑樑擔綱的經典好戲,末了則為程派唱腔的青衣傳統劇目,三段折仔戲段段精彩,煞是好看。

我看到天女散花曼妙的舞姿,舞動彩帶時,翩翩飛揚的五彩絲帶,靈動飛揚,或如圓弧飄起、或如曲水潺潺、或如對稱的彩蝶翻飛,伸縮、收束、延展,美得筆墨難以形容。中間的武丑戲,基本功甚是了得,動作乾淨俐落,身上只有一個「漂亮」可以形容,尤其特別的是,角色人物的敷演都有生命、有感情,不是僵化的制式演出,在舉手投足、眼波流轉中,一轉身、一開口,那劇中人物就活脫脫在台上出現啦。唉!我好佩服。到最後壓軸的「春閨夢」,雖然程硯秋一派的唱腔有乾旦沙啞的錯覺,我聽不來,但那細緻的身段表演手法,實在美得沒話說。

看戲,真是一大享受,尤其是好戲,更是令人回味再三。可惜的是,免費看戲,得來容易許多人就不夠自愛了。諸如戲已開演,還有人姍姍來遲,來回走動,尋覓入座。戲裡叫好喝采,給予鼓勵之外,還有人頻頻交談,嘈雜聲干擾他人,看戲聆賞的品質欠佳,難道國軍文藝中心水準就是不如國家劇院嗎?當然,我最大的感觸是,過去一直以為,我們在台灣沒有文革破壞,傳統文化藝術保存遠勝大陸,京劇的基本功也強過對岸;沒想到一看台上,他們的真功夫硬是了得,我們該慚愧啊慚愧。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在他們面前亮亮相?加油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